康乃尔,原四川省副省长,生于1910年,是一位经历了许多风雨的老革命家。年少时,他在南充县中学接触到了进步的思想,并在“九一八”事变后加入了“抗日救国会”,从此点燃了他的抗日激情。随着“七七事变”爆发,他亲眼见证了日本侵略者的暴行,心中愤怒至极,最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,开始走上了革命的道路。
在那个动荡不安的时代,参与革命意味着随时可能面临生命危险。康乃尔的革命之路充满坎坷,曾多次险些丧命。幸好在关键时刻,一位军统女特务暗中救了他一命,使他得以脱险。然而,令康乃尔痛心的是,这位救命恩人后来却经历了许多波折,晚年生活十分凄凉。
抗战爆发后,康乃尔回到成都,在川大读书,并在协进中学担任代课老师。虽然表面上他是一个为了生计奔波的学生,实际上,他已是一名共产党员,肩负着党的秘密工作,并成为了进步学生组织的骨干。就在这时,他偶遇了来自南充的小学同学王化琴。
展开剩余80%王化琴出身富裕家庭,父亲王连山是四川的一位大地主,同时也曾担任过刘湘的军需官。王连山与康乃尔的父亲康余山关系深厚,两人结拜为异姓兄弟。王化琴从小聪明伶俐,喜爱学习,记忆力惊人,几乎过目不忘。父亲非常宠爱她,将她送到私塾学习,后来又送到南充小学,与康乃尔和他的兄弟康克明成为同班同学。
由于家族的关系,王化琴与康乃尔的友谊愈加深厚。尽管如此,随着时间的推移,两人走上了截然不同的道路。王化琴在家境的支持下,通过自己的努力,高中毕业后考入了上海国立暨南大学,学习教育专业。她还精通多种语言,之后赴日本留学。在日本,她亲眼见证了明治维新后的国家强盛,这让她对改变中国的命运产生了强烈的理想和抱负。
抗战爆发后,日本政府驱逐了中国留学生,王化琴也因此回国。她未曾料到会在成都与康乃尔重逢。两位老朋友重新聚首,谈起了各自的理想和抱负,发现彼此对救国的决心如出一辙。康乃尔更是喜出望外,因为此时抗日力量十分薄弱,若王化琴也能加入,必定会带来强大的支持。
1937年8月的一天深夜,在康乃尔的帮助下,王化琴与一群进步青年从成都出发,长途跋涉抵达延安。在这里,她如其他投身革命的青年一样,开始了繁忙的工作:挖窑洞、参加演出、撰写捷报,每一项任务她都认真对待。
六个月后,国民党第二战区司令阎锡山要求中共派遣一批政工人员去宣传工作,王化琴便奉命前往。然而,在台儿庄战役爆发后,中国军队不得不撤离徐州。途中,王化琴与部队失散,孤身一人走了一个多月才到达西安。由于对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的具体位置一无所知,王化琴只能继续苦苦寻找。无意中,她看到了一则“战干团”的招生广告,于是决定报名参加。
她并未深究“战干团”的背景,只想着解决温饱问题。入团后,才发现这里是国民党开办的军事、政治训练机构,学员们必须加入三青团和国民党。王化琴一度感到困惑,但她依然未能意识到这个决定将彻底改变她的人生。
一个月后,军统局的少将专员到“战干团”视察,看到了王化琴的名字,十分吃惊。于是,他特地将她召到身边,说:“你的报国之心值得敬佩,但你选错了地方,我会把你介绍到重庆去,发挥你的才智。”
王化琴满心欢喜地回到了重庆,然而她很快进入了军统局,成为了一名特工。她的工作是从事日语密码研究,每天都在枯燥的工作中度过。然而,随着时间的推移,事情变得越来越复杂。她被派往自贡,负责检查中共秘密党员和进步人士的材料。
在这段期间,王化琴和康乃尔再次相遇。当她得知康乃尔被国民党通缉时,便把他安置在父亲王连山家中避难。通过王连山的帮助,康乃尔和其他地下党成员多次躲过追捕。然而,王化琴帮助康乃尔的事情引起了军统的怀疑。由于缺乏直接证据,再加上她出身富裕家庭,最终她只被关押了六个月。
这次事件让王化琴深刻意识到政治斗争的残酷,她决定辞去工作,独自一人前往泸州,重新开始生活。到泸州后,她与中学校长陆长明相爱并结婚,生活渐渐回归平静。两人育有一男一女,家庭幸福。然而,随着解放后的“镇反”运动爆发,王化琴因其地主出身和曾为军统工作的经历被捕,被判处死刑。
就在她即将被执行枪决时,康乃尔挺身而出,冒着生命危险将她救了出来,最终为她争取到了宽大处理。由于社会压力,她的丈夫不得不与她离婚。此后,王化琴的生活陷入了困境,既要承受外界的指责,又要养育两个孩子。她的身体也因长期的困苦而逐渐衰弱。
1982年,王化琴的冤屈终于得以平反,她的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。然而,1986年,健康开始恶化,体重减轻,子女为她心痛不已。她安慰他们道:“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。”并引用《红楼梦》中的名句:“纵有千年铁门槛,终须一个土馒头。无论你多富有,最终的归宿还是坟墓。”
尽管如此,那段受尽屈辱的日子,依旧在王化琴的心中留下了无法抹去的烙印。在她生命的最后时光,她依然时常吟诵《葬花吟》中的诗句:“质本洁来还洁去,不教污浊陷渠沟。”
发布于:天津市尚竞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